01 作者:鄭宏
(沿江高速金寧段ZCB1-9/10標項目支部副書記、項目經理)
《逢山開路踐初心 遇水架橋筑路夢》
近日,項目在公司紀委的組織下集中觀看了反腐專題片《零容忍》,該片講述了多名黨員干部是如何從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領導干部一步步墮落成腐敗分子的歷程,觀看結束,我受益匪淺,感慨頗多。現就觀看《零容忍》反腐專題片及結合現形勢、任務和工作談幾點體會。
第一是要勤自警,筑守拒腐“防線”。要深入學習黨紀黨規,不斷提高黨性認識和紀律意識,以時代楷模為標桿、以反面典型為鏡鑒,強化自我監督,防止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管理失控、決策失誤,切實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不斷引向深入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第二是要常自省,嚴守廉潔“紅線”。要以“釘釘子精神”強化自省意識,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經常對照黨章黨規檢查自己的言行,反思自我要求嚴不嚴,反省自己在廉政方面是否存在懈怠思想、銘記肩負的責任,應立足工作崗位,創造優秀成績。第三是要嚴自律,堅守紀律“底線”。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帶頭模范遵守黨紀國法,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第四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作為長期奮斗在路橋一線者的我深深明白,每一個路橋人的初心就是服務國家交通建設事業,為人民建橋修路,為人民謀幸福。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自身將以此次反腐主題教育為契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攻克道阻之難,全力完成沿江高速建造,展三分風采,為公路工程建設事業鑄造新魂。
02 作者:趙龍
(沿江高速寧攀4/5標項目總工)
《不忘初來心,三慎“欲微友”》
—《零容忍》觀后感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零容忍》專題片中,審判現場的聲淚俱下,高墻院內的認罪懺悔,案件背后的深刻剖析,紀檢監察機關日以繼日地堅守,無不展示了黨和國家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正風肅紀反腐的實際行動,用真實的反腐成效向全黨全社會展示懲治腐敗,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決心!通過原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原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原甘肅永登縣低保辦主任趙永璉等“老虎蒼蠅”聲淚俱下的懺悔,從思想根源上深刻剖析了道德防線不牢,人生觀念失衡,初心迷失淡忘,把手中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演變成謀取利益的工具,最終陷入貪腐的深淵,失去人生自由的痛苦歷程。聲淚俱下、幡然醒悟的話語,催人警醒。因此,不管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還是服務基層的公職人員,都應該把好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做到“三慎”。
慎使自己的欲望。有人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欲望是脫韁的野馬,是決口泛濫的洪水,放縱自己的欲望必然會導致自我的毀滅和墮落。腐敗的發生,不僅在于人的道德滑坡,底線的失守,更層次的原因在于欲望的無窮盡。我們身處工程項目,每天面對的上百萬上千萬的工程賬目,更要經住各種誘惑考驗,更應關緊欲望的籠子,把清正廉潔作為工作的底線,始終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規。慎使自己的欲望,否則面前只會是無盡的深淵。
慎慮微小的事物。“不慮于微, 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縱觀貪腐官員的墮落軌跡,無不是從吃一點、拿一點、收一點開始的。從第一次拿人錢財心慌意亂到逐漸適應;從一盒煙一瓶酒到大額禮金。慢慢地麻木不仁,不管別人請托之事該辦不該辦,只要有人送禮送錢,來者不拒。貪欲如泄洪之水般奔騰洶涌,最終把他們吞噬。也正因為不注意生活作風中的細小問題,不警惕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不約束手中掌握的權力,結果被心懷叵測之人打開了缺口,從小貪到大貪,由小惡成大惡,最終跌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所以,不管身處何方何種崗位,都應認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個小節,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慎交身邊的朋友。與誰交友,怎樣交友,不是小事,它關系到黨員干部的前途命運。身處工程項目,有些崗位涉及項目利益,形形色色的“朋友”紛至沓來,這些所謂的“朋友”明修禮儀“棧道”,暗度腐敗“陳倉”,以人情交往為幌子,暗打個人利益的“算盤”。不管身處何種崗位,都應保持高度警惕。要真正意識到,稱兄呼弟、推杯換盞、猜拳行令、聲色犬馬的不是真朋友;對所謂的“能量大、會來事、敢花錢、講義氣”的朋友,要果斷排除出朋友圈。慎交朋友,多交益友,不交雜賓,讓自己遠離“河邊”,始終“不濕腳”。
古人云:“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慎欲,關緊欲望的籠子;慎微,掃好自己的屋子;慎友,交好朋友的圈子。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03 作者:付錦
(機關黨群辦干事)
《謹防小貪變巨腐》
《零容忍》中,孫力軍舉了個很小的例子:“我從來沒有闖過紅燈,但到了公安部之后,我覺得我闖紅燈很正常。”確實貼切,再大型的貪污受賄,也是從那第一次的小小一筆開始,而一旦邁出了違法犯罪的第一步,就會出現第二次的收受,第三次的默認,第四次的麻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漸在恣意妄為中迷失自我,最終鋃鐺入獄,追悔莫及。
守住“第一次”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第一次”是通向地獄與天堂的十字路口。第一次的突破就意味著思想防線的突破,一突破,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最終淹沒自己。剖析腐敗分子的人生歷程,所有貪污受賄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在腐敗的初始階段,大都是從接收小禮物、小禮金開始,然后胃口越來越大,逐漸演變成貪污或者受賄,最終不知不覺滑向巨腐的深淵。正如曾經受賄4.34億的原貴州省政協主席王富玉懺悔時所說:“我瘋狂的貪欲登峰造極,但我不知道要錢為什么……”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受賄猶如毒品,只要你未守住第一口,就會上癮。所以在守住“第一次”這件事上,一定要把好“苗頭關”,遏住“萌芽時”。要牢牢記住:管好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吃;要正確理解得失關系,正確對待各種利益;算好“政治賬”,志高方能致遠;算好“經濟賬”,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譽賬”,清廉方能揚名;算好“家庭賬”,守身方能家圓;算好“ 親情賬”,品高方能會友;算好“ 自由賬”,自律方能無拘。
守住“人情關”
守住“第一次”,最重要的是守住“人情關”。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中國又是個人情社會,人情無所不在,且力量巨大。一般來說,正常的人情往來是必要的,父母、兄弟、子女間有血緣之情,同事、朋友、戰友間有友愛之情,領導干部作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自然也有自己的人情。但由于黨員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可以對公共資源進行調配,有些人就往往會打著“人情”的幌子,送錢送禮、請吃請玩、行賄腐蝕,最后一步步把領導干部“拉下水”。
《零容忍》中,王立科為了升職給孫力軍行賄,行賄方式相當有“人情味”——每次王立科去北京都給孫力軍帶一盒“小海鮮”,到孫力軍被查處,光“小海鮮”就折合人民幣9000多萬。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教訓非常沉痛。有鑒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要承擔起廉政建設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第二關是勇闖‘人情關’,以上這兩關,不是要不要過,而是非過不可。”
守住“人情關”,需要把好家庭關,教育親屬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不打自己的旗號辦事、收禮,時刻保持良好的家風。也要守好交友關,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不該交的人不交,不該近的人不近,不該聽的阿諛奉承不聽,守住清廉防線。要深刻認識到想要在權力這個屋頂上站得穩,就要時刻給自己敲警示鐘、打預防針,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始終保持清廉形象。只有守住“人情關”“第一次”,不濕第一腳,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一步很短,一生很長,但有時一步走不好就會毀掉一生。在中國,“官”是高危行業,一旦手里有權,就會成為“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重點侵襲對象,一不留神,就會染“病”在身,而只有廉以修身、儉以養德,方能抵御百“病”。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嚴格自律,慎言、慎行、慎獨、慎初、慎微、慎友,守住“第一次”,過好人情關、名利關、苦樂關,保持紀律的剛性約束力,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百毒”不侵,“八風”難吹,在改革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干事創業中踐行黨員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