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三分公司“石灰巖機制砂混凝土在濟濰高速橋隧工程中的應用”專家論證會順利召開
目前,優質天然河砂日益枯竭,供不應求的矛盾日益加劇。同時,高含泥量、間斷級配的低品質河砂充斥著建材市場,而此類河砂的使用不僅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也會加重環境污染,造成資源的浪費。隨著機制砂石行業相關技術的迅猛發展,目前機制砂已成為了公路行業建筑原材料“主糧”之一。
2021年9月3日,一場關于“石灰巖機制砂在濟濰高速公路橋隧工程中的應用”專家論證會在四川路橋公路三分公司濟濰高速公路五合同項目部順利召開。
會議邀請了清華大學覃維祖教授、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鄧春林教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趙尚傳研究員等七位專家及濟濰高速項目辦、總監辦、駐地辦等單位領導、濟濰高速其他合同段施工單位代表參加。
會議聽取了科研合作單位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關于《“石灰巖機制砂混凝土在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橋隧工程中的應用”情況報告》。報告從機制砂研究基礎、機制砂生產工藝、機制砂混凝土配置、機制砂及混凝土的控制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匯報。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后,針對母巖質量、石粉含量、混凝土配合比、機制砂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的質詢,并展開討論形成了專家意見:一是濟濰高速公路項目隧道及邊坡開挖的石灰巖質地堅硬、均勻,可用于生產混凝土用機制砂;采用機制砂拌制混凝土符合綠色公路建設要求和建設生態國家理念。二是要加強加工機制砂所用母材質量控制,按批量檢驗。針對濟濰高速石灰巖材料特性,明確本項目所用機制砂技術要求和加工環節質量控制措施。三是建議針對不同強度等級和使用部位的混凝土,明確機制砂中石粉含量要求。四是有針對性開展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探索適用于本項目機制砂特性的典型配合比,確保混凝土質量。五是積累機制砂用于拌制公路工程混凝土工程經驗,為全省機制砂的推廣應用提供借鑒。
專家把脈明方向,科研引領促發展。此次專家們提供的寶貴意見,為公司精品機制砂配置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動了機制砂在橋隧混凝土中的推廣應用。公路三分公司將會繼續以“蒲國偉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大力開展科研攻堅,助推公司科研創新和技能人才培養,為蜀道集團、路橋集團及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