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破舊立新,勇立潮頭,積極投身攻堅項目;他,匠心獨運,深耕專業,精煉自己的專業與技能;他,有旗必爭,逢旗必奪,傾力擦亮金字招牌。他就是路橋集團公路三分公司G243龍州至憑祥公路(二期工程)№2標段黨支部副書記、項目經理——劉恒。
全力以赴,艱難勇毅顯擔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入職開始,劉恒便樹立目標,要去最艱苦的項目,去練出真功夫和真本事。入職后,哪里最艱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搶險救援中,劉恒作為排險尖兵沖在最前面,面對余震、山體滾石不斷,他在日記中寫到:“大地一陣抖動,無數的石塊從山上傾瀉而下,幸是選對了奔跑的方向,石塊只砸到了我的背影。”同年5月至9月初,作為四川路橋一員,劉恒和同事們全力以赴投入國道213線都汶公路搶通工作,百日奮戰、百日攻堅,他們僅用3個月時間便勝利打通了被專家認為“至少3年才能修復”的國道213線都汶公路,為抗震救災全局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攻堅克難,敢做善成踐使命
當人們還沉浸在都汶公路貫通的喜悅中時,劉恒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奔向了災后重建的另一個戰場。
穿越龍門山斷裂帶的廣甘高速,溝壑縱橫、山高路險,實屬當時國內公路建設中罕見的施工“禁區”,而項目所在地廣元市青川縣正是“5.12”地震的極重災區。作為當時四川省內建設難度最大、橋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項目,廣甘高速承擔著為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探路”的重任,也是一條災后重建的生命通道。時任項目工程科科長的劉恒從前期的項目策劃到現場施工組織的推進,從施工過程的攻堅克難到收尾階段的竣工推進,始終沖鋒在前。面對項目多處山體滑坡,施工安全和通車目標受到嚴重制約,他主動聯系設計單位、業主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現場查勘,確定處置方案,通過力學平衡、改變滑動帶等多種方式順利解決了山體滑坡問題。2010年項目駐地附近發生“8.19”洪澇泥石流災害,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他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冒雨指揮人員、機械設備投入搶險,實現了安全大轉移,助推項目獲評“四川省國資委優秀項目經理部”,個人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四川路橋先進生產工作者”。
精益求精,品質領跑促發展
2013年,遂廣高速推行“品質工程”建設理念,劉恒作為項目總工緊跟交通新發展戰略,快馬加鞭更新業務知識,先后主持編制了《標準化施工實施方案》《創建優質工程實施方案》及《開展清水混凝土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科技創新引領品質工程建設活動,組織實施清水混凝土施工研究,樹立了遂廣高速公路涵洞清水混凝土標桿和方墩柱清水混凝土標桿,完成飾面清水混凝土模板堵頭機構研發方案并成功申報“飾面清水混凝土模板堵頭機構”的實用新型專利;組織開展的QC小組攻關活動也獲評2014年度四川省建設系統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整個項目建設中,劉恒積極思考與探索,以品質建設助推生產管理和二次經營,圓滿完成項目施工任務,實現項目盈利超5000萬,為遂廣高速獲得“四川省建設工程天府杯金獎”及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李春獎”貢獻了自身力量。
2017年,調任廣西崇水項目任常務副經理的劉恒,帶領項目職工精誠團結、全力以赴,以規范化的管理、明晰的工作思路、飽滿的工作熱情,不斷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嚴控施工過程管理,推進項目品質工程、綠色工程、平安工程建設,成功打造花山服務區、上金互通等亮點單元,上金隧道、上金左江大橋、預制梁場等“7S”管理示范點,梁板預制、橋梁蓋梁、墩柱、隧道光面爆破、二襯、路基高邊坡光面爆破等標桿工程;同時優化調整施工方案,實現了崇水高速提前半年通車目標任務,樹立了四川路橋的品牌形象,項目也榮獲公路水運建設“平安工程”冠名、廣西建設工程“真武閣杯”獎(廣西最高質量獎)及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工作十六年,劉恒將他有限的青春年華投身到祖國無限的交通建設事業中去,始終扎根于祖國的偏遠山區,以項目優質建設助推四川路橋形象品牌樹立,助力四川路橋連續六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評為“AA”級信用單位,實現了廣西市場的持續經營。